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名称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2.专业代码
1.招生对象
(1)学籍注册地在我省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2)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语文、数学、外语3科达到B级及以上,其他科目达到C级及以上;
(3)非学业水平考试的考核科目成绩在合格以上;
(4)参加高中招生考试,且成绩达到中考总分数的80%以上。
2学制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主要面向制造业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和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为主)、计算机绘图及技术档案管理、加工质量检测与管理、数控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CAD/CAM软件的应用、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数控车削加工方向:
毕业生具有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分析和编程能力,能熟练操作数控车床进行产品加工,掌握应用CAM软件进行中等复杂零件自动编程,也可以从事车间生产与技术方面的管理工作。
了解数控车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具有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能力;熟练掌握数控车操作、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工艺制定、手工编程和加工的核心技能;掌握应用CAM软件进行中等复杂零件三维造型设计和自动编程加工的核心技能;熟练掌握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实施加工过程仿真的技能;掌握运用宏程序编程的技能;具有误差分析与质量控制等能力。
数控铣削加工方向:
毕业生具有数控铣削加工的工艺分析和编程能力,能熟练操作数控铣床进行产品加工,掌握应用CAM软件进行中等复杂零件自动编程,也可以从事车间生产与技术方面的管理工作。
了解数控铣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具有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能力;熟练掌握数控铣操作、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工艺制定、手工编程和加工的核心技能;掌握应用CAM软件进行中等复杂零件三维造型设计和自动编程加工的核心技能;熟练掌握利用数控铣加工仿真软件实施加工过程仿真的技能;掌握运用宏程序编程的技能;具有误差分析与质量控制等能力。
四、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描述
类别 |
序号 |
职业能力描述 |
基本知识要求 |
1 |
具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
2 |
掌握机械和电气技术的基本知识; |
|
3 |
掌握数控设备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
|
4 |
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 |
|
5 |
了解数控专业领域新工艺、新技术的相关信息 |
|
6 |
了解基本的军事和国防知识 |
|
7 |
|
|
基本素质要求 |
1 |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遵纪守法精神。 |
2 |
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
|
3 |
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并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 |
|
4 |
具有安全生产、环保与节能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
5 |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 |
|
6 |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
|
7 |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
|
8 |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立场正确,思想稳定。 |
|
9 |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社会责任感,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 |
|
10 |
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得到创新意识、适应能力的初步培养和训练,具有到一线工作的吃苦精神。 |
|
11 |
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合作精神。 |
|
基本能力要求 |
1 |
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 |
2 |
具备初级钳工和电工基本技能 |
|
3 |
具备数控设备的中级操作技能 |
|
4 |
具备数控加工工艺实施、加工质量检测的基本能力 |
|
5 |
具备调试、维护、维修数控设备和对设备进行熟练操作的能力; |
|
6 |
具备使用CAD/CAM等软件、实施工艺、信息收集处理、数控编程、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的基本能力; |
|
7 |
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
|
8 |
|
(一)公共基础课
1.德育(108学时6学分)
本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教育。通过学习,在正确分析自身和外在条件的基础上,确立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措施,调整规划,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初步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有关法律知识,自觉遵法、守法;掌握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的有关知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能够运用创业知识,在条件成熟时,自主创业。
2.语文(192学时12学分)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3.数学(320学时20学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英语(320学时20 学分)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及专业英语的基本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5.物理(320学时20 学分)
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掌握力学、电磁学基本知识,熟悉和了解声学、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6.计算机应用基础(64学时 4学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7.体育与健康(学时 学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8.公共艺术(32学时 2学分)
公共艺术课程是以学生参与艺术学习、赏析艺术作品、实践艺术活动为主要方法和手段,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和专业艺术特色的综合性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
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专业基础课设置及要求
1.机械制图(128学时 8学分)
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能够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具有识读和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能够正确地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具有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能用计算机绘制简单的工程图样,初步掌握光滑圆柱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与光滑工件尺寸检测等,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计算机绘图(64学时 4学分)
计算机绘图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需要在完成机械识图后进行。是后续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起着桥梁和铺垫作用。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至少一门绘图软件,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的绘图方法,绘图技巧,培养绘图的逻辑性,掌握图形格式转换,掌握打印参数设置,获得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也为学习其他相关软件打基础。
3.机械基础(128学时 8学分)
机械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了解金属材料的不同性质;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能熟练查阅、 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机械制造中毛坯制造方法和零件切削加工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电工电子技术基础(128学时 8学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主要讲授交直流电路、电机、电器、供电和用电的基本知识。通过实验实习使学生达到初级电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电子技术部分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能阅读简单的电子电路图,通过实验实习使学生能装配调试简单的电子装置。
5.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64学时 4学分)
《公差与测量》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及必须对机械知识有所了解的其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能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专业技能课设置及要求
1.数控车编程(64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教学与训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规程与分析、刀具选用、程序编制、加工操作、工件误差与质量分析、加工操作规程,全面地了解数控车削的基本知识与核心技术。通过数控车床编程训练,学会一种典型数控系统(FANUC数控系统)的编程技术,能使用数控模拟软件进行程序的校验与修整,具有手工编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程序、数控车削加工较复杂零件的能力;通过数控车床操作加工强化训练,具备较高的编程编制和操作加工技能,经考核取得数控车床中级操作工职业资格证书。
2.数控铣编程(64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技术专业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数控铣床加工的有关编程知识,能合理应用机械加工的工艺知识和数控铣床的操作技能,为数控加工做准备,达到数控铣床中级工以上的操作编程水平。
3.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64学时 4学分)
本课程让学生全面学习和实践了职业岗位所需的各门知识,全过程实践了零件工艺分析、建立CAD模型、CAM编程、操作机床加工、过程检测与质量控制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既重视加工过程的模拟与实践,也重视加工产品成果的质量与效率,因而大大地激发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目的性。针对加工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复习以往所学内容、查阅有关资料、请教相关专业教师,成功地将实践和理论基础相结合。
4.机械零件测绘(64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所训练的图样识读、绘图、测绘能力是每个从事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和操作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支撑作用。在产品制造中,产品的图样识读、零件测绘是加工及技术人员交流工程技术思想、制造信息的基本工具与方法手段,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工艺编制,“图样识读”是其岗位的首要工作任务,“测绘与制图”是设计员、绘图员、工艺员、检验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之一。课程所形成的“图样识读、绘制、测绘”工作能力,是学习专业领域其它课程的基础,并在后续课程如机械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基础。
(四)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及要求
1.车工技能与训练(128学时 8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重要实践课,课程要求结合企业车工岗位的生产实际及技能需求,突出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兼顾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将专业理论知识及岗位职业素养要求融入各训练项目,培养学生掌握车床基本知识及车削加工中常用刀、夹、量、辅具的使用方法,使其能独立加工零件的能力,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为今后从事制造和数控车床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数控车削技术实训(128学时 8学分)
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一体化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数控车削加工”专门化方向中的一门核心一体化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车削常用编程指令的功能、格式及应用,学会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手工编程方法,并能够应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加工;让学生熟悉数控车床的结构与维护方法,掌握数控车床的操作方法及各类常见工艺装备的应用方法,理解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能进行零件的装夹、定位、加工路线设置及加工参数调校,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实操加工,达到数控车工中级技能水平要求;培养学生勤学苦练、认真细致、严格规范、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情感。
3.钳工(64学时 4学分)
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在机械加工中,往往有一些采用机械方法不适宜或不能解决的加工,都可由钳工来完成。如: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划线,精密加工(如,刮削 挫削样板个制作模具等等)以及检验及修配等。当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故障,出现损坏或长期使用后精度降低,影响使用时,也要通过钳工进行维护和修理。 而把零件按机械设备的装配技术要求进行组件,部件装配合总装配,并经过调整,检验合试车等,使之成为合格的机械设备也要用到钳工方面的知识。为学习专业课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在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组织时,注重以实用为目的,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训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数控铣削技术实训(96学时 6学分)
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一体化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铣削加工方向中的一门核心一体化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铣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和操作方法,具有制订数控加工工艺的初步能力,合理使用铣削刀具、正确编制数控程序、独立加工合格零件的技能,具有编制中等复杂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能对数控铣床和工、夹、量、刃具进行合理使用与维护,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习惯。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将本课内容分为若干项目,项目分为若干任务,理论联系实践,以车间为课堂,在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选修课程及要求(36学时 2学分)
选修课程与社团活动相结合,每名学生每学期选修1至2个社团活动,每周2课时。其任务是通过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趣味学习、拓展知识、全面发展的广阔平台,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整体素质。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 数控技术应用 )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学分 |
按学年、学期、周学时 |
各类课程学时数与总学时数之比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1 |
2 |
3 |
4 |
5 |
6 |
||||||||
18 |
18 |
18 |
18 |
18 |
18 |
||||||||
必 修 课 程 |
公共基础课程 |
1 |
德育 |
180 |
10 |
2 |
2 |
2 |
2 |
2 |
|
与总学时比: |
|
2 |
语文 |
180 |
10 |
2 |
2 |
2 |
2 |
2 |
|
||||
3 |
数学 |
180 |
10 |
2 |
2 |
2 |
2 |
2 |
|
||||
4 |
英语 |
180 |
10 |
2 |
2 |
2 |
2 |
2 |
|
||||
5 |
体育与健康 |
180 |
10 |
2 |
2 |
2 |
2 |
2 |
|
||||
6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72 |
4 |
2 |
2 |
|
|
|
|
||||
7 |
公共艺术(音乐) |
36 |
2 |
1 |
1 |
|
|
|
|
||||
8 |
公共艺术(礼仪) |
36 |
2 |
1 |
1 |
|
|
|
|
||||
9 |
小计 |
1044 |
|
14 |
14 |
10 |
10 |
10 |
|
||||
专业核心课程 |
1 |
机械制图 |
144 |
8 |
4 |
4 |
|
|
|
|
与总学时比: |
||
2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
108 |
6 |
3 |
2 |
|
|
|
|
||||
3 |
机械基础 |
144 |
8 |
|
|
4 |
4 |
|
|
||||
4 |
AutoCAD |
72 |
4 |
|
|
4 |
|
|
|
||||
5 |
气压与液压控制技术基础 |
72 |
4 |
|
|
|
|
3 |
|
||||
6 |
公差与测量 |
72 |
4 |
|
|
|
|
3 |
|
||||
7 |
数控机床维护常识 |
72 |
4 |
|
|
|
|
4 |
|
||||
8 |
|
|
|
|
|
|
|
|
|
||||
专门化技能课程 |
1 |
钳工 |
72 |
4 |
4 |
|
|
|
|
|
与总学时比: |
||
2 |
数控车削编程 |
72 |
4 |
|
4 |
|
|
|
|
||||
3 |
金属加工常识 |
72 |
4 |
3 |
|
|
|
|
|
||||
4 |
车工技能与训练 |
144 |
|
|
4 |
4 |
|
|
|
||||
5 |
Mastercam |
72 |
|
|
|
|
4 |
|
|
||||
6 |
数控铣编程 |
72 |
|
|
|
|
4 |
|
|
||||
7 |
PLC |
72 |
|
|
|
|
|
4 |
|
||||
8 |
小计 |
1260 |
|
|
|
|
|
|
|
||||
实训课程 |
1 |
车工实训 |
|
|
|
|
|
|
|
5周 |
与总学时比: |
||
2 |
数控车实训 |
144 |
|
|
|
6 |
6 |
|
7周 |
||||
3 |
数控铣实训 |
72 |
|
|
|
|
|
4 |
5周 |
||||
4 |
|
|
|
|
|
|
|
|
|
||||
5 |
|
216 |
|
|
|
|
|
|
|
||||
6 |
小计 |
|
|
|
|
|
|
|
510 |
||||
选修课程 |
1 |
|
|
|
|
|
|
|
|
|
与总学时比: |
||
2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5 |
小计 |
36 |
|
2 |
2 |
2 |
2 |
2 |
|
||||
合 计 |
|
|
30 |
30 |
30 |
30 |
30 |
|
|
||||
附:选修课程与社团活动结合,每名学生每学期选修1至2个社团活动,每周2课时。 |
|||||||||||||
修订人:田恩胜 |
|||||||||||||